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 > 地质

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5-05-01 13:46:05
地质实习报告汇编15篇

地质实习报告汇编15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质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质实习报告1

第一章 序言

为了配合大一年级《普通地质学》的学习,加深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训练野外地质工作的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此次京西地区基础地质认识实习。本次实习从6月29日开始,为期两周,其中前9天为野外地质路线观察,其余时间进行报告的编写。

本次实习,我们通过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来分析地理历史及地质作用的过程,并简要分析他们的形成环境。除此之外,我们还掌握了岩石、地层和构造的野外基本辨别方法,并且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造岩矿物和岩石。本次实习还锻炼了我们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包括对典型地质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及使用罗盘和采集标本。此外,更考验了我们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

本次实习共安排了9条路线,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Ⅰ、20xx-6-29 星期日 路线一——虎峪太古界长城系下部地质路线观察

1)太古界岩性组合特征观察

2)中元古界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岩性组合及分界特征观察

3)太古界及中元古界不整合接触特征观察

4)正断层、走滑断层特征观察

Ⅱ、20xx-6-30 星期一 路线二——北京延庆燕山天池国家地质公园东线地质路线观察

1)碳酸盐岩划分与喀斯特地貌观察

2)石英砂岩成分、结构、构造观察

3)六道河背斜构造特征观察与描述

4)节理类型划分与鉴别

5)中上远古界海相沉积构造特征与观察

6)排字岭单斜构造特征观察

Ⅲ、20xx-7-1 星期二 路线三——延庆燕山天池地质公园西线地质观察

1)侏罗纪碎屑岩岩石类型、沉积构造观察

2)侏罗纪火山喷出岩岩石类型、结构构造观察

3)燕山晚期侵入岩岩石类型、产状特征观察

4)正断层野外鉴别标志及产状要素观察

Ⅳ、20xx-7-2 星期三 路线四——下苇甸寒武奥陶系地质观察路线

1)寒武纪上中下统岩性组合特征、分界标志与沉积环境分析

2)下奥陶统岩性组合特征观察及与上寒武统分界标志描述

3)生物礁、叠层石、缝合线、鲕粒等沉积现象的特征描述与成因分析

4)岩床、岩墙产状特征观察与测量

5)小型正断层识别

6)现代山间河流沉积特征观察与成因分析

Ⅴ、20xx-7-3 星期四 路线五——下苇甸-野溪构造地层观察路线

1)褶皱构造主要类型

2)褶皱要素测量与描述

3)逆断层同沉积断层、走滑断层识别

4)张节理特征及成因分析

Ⅵ、20xx-7-4 星期五 路线六——灰峪奥陶系-三叠系地层岩性地质观察

1)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与中石炭统本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观察

2)岩床岩墙侵入特征及岩性观察

3)中石炭统内部岩性组合旋回特征及特殊岩性段的观察与划分

4)二叠系岩性组合特征观察

Ⅶ、20xx-7-5 星期六 路线七——房山区太平山奥陶石炭二叠系地质构造观察路线

1)164背斜组成特征及产状要素测量

2)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与中石炭统接触关系分析

3)石炭系、二叠系不同组段间的划分标志

4)太平山向斜要素特征分析

Ⅷ、20xx-7-6 星期日 路线八——沙峪口水库侵入岩体特征观察

1)燕山期侵入岩岩石类型、结构构造特征观察

2)侵入岩粗细相带接触关系观察

3)中元古界雾迷山组岩性组合及构造特征观察

4)侵入岩与围岩接触特征观察

Ⅸ、20xx-7-7 星期一 路线九——蟒山地质观察路线

1)侏罗系火山碎屑岩岩性特征观察与描述

2)寒武系灰岩岩性观察及产状测量

3)侏罗系与寒武系的逆冲断层接触关系观察

4)花岗细晶岩岩床岩墙特征观察

5)不同岩性差异风化现象观察及成因分析

第二章 地层与沉积

一、太古界(Ar)

1.地层分布:京西地区太古界出露非常局限,仅在延庆千家店、昌平德胜口等地零星分布。

2.岩性组合: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母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

3.结构构造:片理构造、片麻状构造

4.岩体描述:

观察点一:据虎峪沟第一水池南150米

颜色成灰黄色的为太古界基底,岩石成分为花岗片麻岩。浅色矿物为白色斜

长石、肉红色正长石和石英,暗色矿物为黑云母和角闪石,约占15%左右。发育

多组节理,成层性不好。

成因分析:在距今约25亿年时,地壳运动,华北地台拼接,区域性的构造

作用和岩浆活动引起深度变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如今出露地

表的变质花岗岩。

接触关系:与上覆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元古界(Pt)

1.地层分布:下元古界在京西地区缺失沉积,中上元古界广泛发育。

虎峪水库大坝旁、延庆燕山天池国家地质公园、下苇甸永定河村、沙峪口水库

2.岩性组合:砾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灰岩、泥质页岩

3.结构构造: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断层、擦痕、剪节理、刀砍纹、波痕、示顶示底构造、阶步

(一)长城系(Ch)

(1)常州沟组(Chc)

①岩性组合:石英化砂岩

②结构构造:交错层理、波痕、断层

③岩体描述:

观察点一:六道河村路边

六道河背斜核部为常州沟组石英砂岩,两翼岩石为串岭沟组砂岩

观察点二:虎峪沟内第一水池南150米

与太古界基底为不整合接触,上部为常州沟组,由于水动力作用形成交

错层理,主要岩石成分为变质石英化砂岩,其中小的砂砾为滨浅海沉

积砂砾岩。

观察点三:水库大坝北200米

与串岭沟组为整合接触。常州沟组底部为隐晶质,没有成层性。

出露的常州沟组砂岩具有波痕构造,也具有小型的断层,侵入体(岩

床),同时在沉积时还发生球形风化。

④沉积环境:滨浅海沉积(海相)

⑤接触关系:与太古界不整合接触,与串岭沟组 ……此处隐藏42589个字……分布,其波痕、泥裂构造清晰可见,古生界中的灰岩较多,尤其是寒武系的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和早奥陶的白云质灰岩,在辽宁兴城地区分布较广。新生界的砾岩在该区也很具有代表性。

三、实习体会

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时间。而且中国的紧急飞速发展,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好药不断充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地质实习报告14

一、引言

1、实习时间:20xx年5月30日 星期天

2、实习地点: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的虎峪风景区

3、组成人员:老师带领下的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的0、1班同学及2、3班部分同学七十人左右。

4、实习目的:通过本学期对专业基础知识

的学习,我们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关于地球科学知识的理论认识。此次虎峪的实习是我们的第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的实习,我们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巩固完善课堂上所讲地球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使我们初步掌握了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技能。另外,我们对野外基本的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有更深刻的认识。更进一步地分析三大类岩石,地质地貌,形成环境等。初步接触罗盘,了解罗盘的使用方法及使用目的。秉承地大优良传统: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培养我们热爱地质工作。为以后的北戴河实习和周口店实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地质事业而服务。

5、地理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虎峪村

6、虎峪概况:虎峪地带处于华北平原与燕山山脉的交接处。风景区内山峦起伏交错,山谷曲折幽深,最高峰磨盘山海拔1060米。

虎峪自然风景区是京郊最具野趣的景区,其中黑龙潭 白龙潭 羊尾巴湖 百仙神洞 良心池 天桥石洞 通天池 等36处极具特色的自然景点让您流连忘返,虎峪金辉更是古燕京八景之一。虎峪景区是集旅游、娱乐、康体、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国家A级景区。

7、实习路线: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从学校到虎峪旅游景点,然后进行我们的野外实习。第一个观测点距离大门50米处,北纬40°16′16.2″ 东经116°8′39.1″;第二个观测点北纬40°16′17.8″ 东经116°8′40.5″;第三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四个观测点北纬40°16′19.5″ 东经116°8′42.8″;第五个观测点北纬 东经 ;第六个观测点北纬40°16′23.4″ 东经116°8′42.7″;第七个观测点北纬40°16′25.8″ 东经116°8′44.0″;第八个观测点北纬40°16′36.1″ 东经116°8′44.5″;第九个观测点北纬40°16′37.6″ 东经116°8′44.4″。

二、地层及沉积岩

地层是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层状岩石。其中,沉积岩地层往往是在一定的地表沉积环境(如浅海、滨海、湖泊、河流等)中形成的。

虎峪风景区主要可见层状岩石,所以主要是沉积岩。比如观测点一可见的长城系高余庄组的碳酸盐岩及白云(一般情况下白云岩有刀砍纹,碳酸盐岩没有。)在第六个观测点可看到沉积岩的上部,有泥裂,现在已经被石英脉所填充。 实习过程中老师所

讲的还有常沟组,主要是石英砂岩;串岭沟组,薄层石英砂岩、泥岩;团山子组,碳酸盐岩岩层;大红峪组,厚层石英砂岩;雾迷山组,白云岩。

  三、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岩浆形成以后,沿着构造软弱带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溢出地表,在上升、运移过程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成分又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冷凝为岩石,这一复杂的作用称为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称为岩浆岩。实习过程中可在老虎洞附近看到辉绿玢岩岩墙,属于浅层侵入岩。

  四、变质作用与变质岩

变质作用是指在地下特定的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原有岩石基本上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构造变化而形成新岩石的地质作用。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变质岩可分为:接触变质岩、区域变质岩、动力变质岩。上图中可以看到被岩浆烘烤过的接触变质岩,第三个图中有混合岩化作用,有石英脉体穿插。

五、地质构造

岩石变形是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和结果,沉积岩形成时基本上是水平产出的,而且在一定范围是连续的;岩浆岩具有原生的整体性,但是经过构造运动,岩石可由水平变为倾斜或弯曲,连续岩层被断开活搓动,完整的岩体被破碎等。根据演示变形的特征可以分析构造运动的性质、强度及时代等。岩石变形的产物称为地质构造。最常见的地质构造为褶皱和断裂。古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前发生的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是第三纪以后发生的构造运动。

地质实习报告15

地质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写实习报告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进行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报告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报告要简明扼要,图文并茂。报告必须是通过自己的组织加工写出来的,切勿照抄书本。

报告章节如下:

第一章绪言

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

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

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

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

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

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地质实习报告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