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 > 生产

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

时间:2025-05-01 13:43:24
【精选】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3篇

【精选】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3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 篇1

根据学校安排我于xxxx年xx月xx日到武汉第xx建筑公司武汉xxx项目部进行建筑施工实习,这是一个让我了解施工现场的好机会,让我更深一步的了解理论与实际的差别。

一、工程简介

本工程是武汉市xxxx国企投资公司开发的公寓楼,承建单位是武汉第xxx建筑公司,分别是五号和六号楼,及高尔夫球健身楼,地基由xxx第四桩基公司承建。由北京xxxx设计院设计。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柱子为异性柱。面积为1300xxxx米,由3栋楼组成的商住楼,现浇钢筋混泥土六层框剪结构。

二、实习内容

1:木工

1)模板的种类及制作方法;

2)各种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3)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质量标准;

4)现浇结构模板拆除的时间和顺序;

5)模板拆除的注意事项;

6)模板的清理,堆放和维修的方法及要求;

2:钢筋工

1)钢筋的种类及外形特征;

2)钢筋的焊接方法及质量要求;

3)钢筋冷加工的方法及工艺;

4)钢筋的绑扎的方法及质量要求;

5)钢筋绑扎的搭接长度要求;

6)各种构件保护层厚度的控制方法;

7)掌握隐蔽工程记录方法及主要内容;

3:混泥土工

1)搅拌机的种类,规格,拌和的原理;

2)震动器的种类,适用范围;

3)施工配合比的换算及标志牌的内容;

4)施工缝的留设及其处理方法;

5)混泥土的养护方法及要求;

6)混泥土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

7)混泥土工程的质量检查内容;

三、收获与体会

首先说实习对我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因为我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也经历过很多的实习,但这次却又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他将全面检验我各

方面的能力: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就像是一块试金石,检验我能否将所学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关系到我将来能否顺利的立足于这个充满挑战的社会,也是我建立信心的关键所在,所以,我对它的投入也是百分之百的!紧张的一个月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在这一个多月里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实习结束后有必要好好总结一下。首先,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

比如说混泥土的裂缝原因及处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那我就说说我的见解吧:

1 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如养护不周、时干时湿,表面干缩形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也往往导致裂缝。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短期加荷时的极限拉伸变形只有(0.6~1.0)×104, 长期加荷时的极限位伸变形也只有(1.2~2.0)×104.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抗拉能力很低,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在素混凝土内或钢筋混凝上的边缘部位如果结构内出现了拉应力,则须依靠混凝土自身承担。一般设计中均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最高温度冷却到运转时期的稳定温度,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2 温度应力的分析

根据温度应力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早期:自浇筑混凝土开始至水泥放热基本结束,一般约30天。这个阶段的两个特征,一是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二是混凝上弹性模量的急剧变化。由于弹性模量的变化,这一时期在混凝土内形成残余应力。

(2)中期:自水泥放热作用基本结束时起至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时止,这个时期中,温度应力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冷却及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早期形成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在此期间混凝上的弹性模量变化不大。

(3)晚期:混凝土完全冷却以后的运转时期。温度应力主要是外界气温变化所引起,这些应力与前两种的残余应力相迭加。

根据温度应力引起的原因可分为两类:

(1)自生应力:边界上没有任何约束或完全静止的结构,如果内部温度是非线性分布的,由于结构本身互相约束而出现的温度应力。例如,桥梁墩身,结构尺寸相对较大,混凝土冷却时表面温度低,内部温度高,在表面出现拉应力,在中间出现压应力。

(2)约束应力:结构的全部或部分边界受到外界的约束,不能自由变形而引起的应力。如箱梁顶板混凝土和护栏混凝土。这两种温度应力往往和混凝土的干缩所引起的应力共同作用。要想根据已知的温度准确分析出温度应力的分布、大小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模型试验或数值计算。混凝土的徐变使温度应力有相当大的松驰,计算温度应力时,必须考虑徐变的影响,具体计算这里就不再细述。

3 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1)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2)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

(3)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

(4)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

(5)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此处隐藏7212个字……专业管理、检查和保修,并定期进行沉降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10) 脚手架拆除时,应先检查与建筑物连接情况,并将脚手架上的存留材料,杂物等清除干净,自上而下,按先装后拆,后装先拆的顺序进行,拆除的材料应统一向下传递或吊运到地面,一步一清。不准采用踏步拆法,严禁向下抛掷或用推(拉)倒的方法拆除。

(11) 搭拆脚手架,应设置警戒区,并派专人警戒。遇有六级以上大风和恶劣气候,应停止脚手架搭拆工作。

我国现在使用的用钢管材料制作的脚手架有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碗扣式钢管脚手架、承插式钢管脚手架、门式脚手架,还有各式各样的里脚手架、挂挑脚手架以及其它钢管材料脚手架。

我们实习所在的工程主要使用的是扣件式脚手架。

扣件式脚手架具有以下优点:

1)承载力较大。当脚手架的几何尺寸及构造符合规范的有关要求时,一般情况下,脚手架的单管立柱的承载力可达15kN~35kN(1.5tf~3.5tf,设计值)。

2)装拆方便,搭设灵活。由于钢管长度易于调整,扣件连接简便,因而可适应各种平面、立面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用脚手架。

3)比较经济。加工简单,一次投资费用较低;如果精心设计脚手架几何尺寸,注意提高钢管周转使用率,则材料用量也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扣件钢管架折合每平方米建筑用钢量约15公斤。

但是,扣件式脚手架也存在着一些应该注意的缺点,如:扣件(特别是它的螺杆)容易丢失; 节点处的杆件为偏心连接,靠抗滑力传递荷载和内力,因而降低了其承载能力;扣件节点的连接质量受扣件本身质量和工人操作的影响显著等。

砌筑工程

为了保护耕地节约资源,目前大部分工地都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我们实习所在的工地也是这样。

小型砌块施工前,应分别根据建筑物得尺寸、砌块的规格和灰缝厚度确定砌块的皮数和排数。

混凝土小型砌块与砖不同,这类砌块的吸水率很小,如砌块的表面有浮水或在雨天都不得施工。否则表面水会向砂浆渗出,造成砌体坍塌。

使用单排孔小砌块砌筑时,应对孔错缝搭砌;使用多排孔小砌块砌筑时,应错缝搭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0mm。砌筑时严禁在承重部位使用断裂的砌块,小型砌块应底面朝上反砌于墙上。建筑底层室内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20的混凝土灌实小砌块的孔洞。竖向灰缝应加浆,饱满度不小于80%,缝厚约8~12mm,常温条件下每日砌筑高度应控制在1.5m或一步架高度内。

装饰装修工程

装饰装修工程包括抹灰、门窗、吊顶、轻质隔墙、饰面板、幕墙、涂饰、裱糊与软包及其他细部工程等内容。

本次实习中我们主要了解了抹灰工程的施工要点。

1.石膏熟化期不少于15天;罩面磨细石灰’粉熟化期不少于3天。

2.各种砂浆抹灰层,在凝结前应防止快干,水冲,撞击,振动和受冻,在凝结后应采取措施防止玷污和损坏。

3.对材料质量的规定。

4.当抹灰总后度大于或等于35mm时,应采取加强措施。

5.有排水要求的部位滴水线(槽)应整齐顺直,滴水线内高外低,滴水槽的宽度 和深度均应不小于10mm。

6.抹灰必须粘结牢固的规定。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方法

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一个单位工程为编制对象,用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包括单位工程工程概况和单位工程施工方案。

1.确定施工流向和施工程序。

(1)施工流向的确定。施工流向的确定是指单位工程在平面上或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及展示方向。对单层建筑物要确定出分段在平面上的施工流向;对多层建筑物,除了应确定每层平面上的流向外,还应确定其层或单元在竖向上的施工流向。不同的施工流向可产生不同的质量、时间和成本效果。施工流向应当优选。

确定施工流向应考虑以下因素:生产使用的先后,适当的施工区段划分,与材料、构件、土方的运输方向不发生矛盾,适应主导工程(工程量大、技术复杂、占用时间长的施工过程)的合理施工顺序。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生产性工程的生产工艺过程往往是确定施工流向的关键因素,故影响其他工段试车投产的工段应先施工;建设单位对生产或使用要求在先的部位应先施工;技术复杂、工期长的部位应先施工;当有高低层或高低跨并列时,应先从并列处开始;当基础埋深不同时应先深后浅。

2.确定施工程序。

①施工程序指分部工程、专业工程或施工阶段的先后施工关系。不同专业工程有不同的施工程序,建筑工程的施工程序如下:单位工程的施工程序应遵守“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围护”、“先结构、后装饰”的基本要求。

3.施工段的划分。划分施工段,目的是适应流水施工的要求,将单一而庞大的工程实体划分成多个部分以形成“假定产品批量”。划分施工段应考虑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尽量利用伸缩缝或沉降缝、在平面上有变化处以及留茬而不影响质量处。住宅可按单元、楼层划分;厂房可按距、按生产线划分;线性工程可依主导施工过程的工程量为平衡条件,按长度比例分段;建筑群也可按区、栋分段。

(2)分段应尽量使各段工程量大致相等,以便组织等节奏流水,使施工均衡、连续、有节奏。

(3)段数的多少应与主要施工过程相协调,以主导施工过程为主形成工艺组合。工艺组合数应等于或小于施工段数,因此分段不宜过多,过多则可能延长工期或使工作面狭窄;过少则因无法流水而使劳动力或机械设备停歇窝工。

(4)分段的大小应与劳动组织相适应,有足够的工作面。以机械为主的施工对象还应考虑机械的台班能力,使其能力得以发挥。混合结构、大模板现浇混凝土结构、全装配结构等工程的分段大小,都应考虑吊装机械的能力(工作面)。力求一机多用及综合利用。

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

实习收获与体会:

时光飞逝,18天在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那么漫长,然而却也结束的如此仓促。整个实习期间天气状况都不如人意,使我们错失了更多的了解工地的机会。但是我们还是尽可能的抓住每一次机会去学习更多的实践知识。第一次亲自走进工地,明白了老师上课所说的“你们都是未来指挥千军万马的工程师”的含义,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和不足。土木工程是如此庞大而又细致的世界,虽然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专业知识,但拿到现场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作为一个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我们将理论联系到实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要坚持下去,不能因为怕脏怕苦怕累半途而废。

在工地上,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的翻阅专业书籍资料,不明白的地方要勤于发问。

在实习过程中,我明白了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头脑中建立起了“房子是怎样建起来”的概念,了解了一些工种的施工要点,见识了更多的施工机械。

这次生产实习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日后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

《【精选】大学生生产实习报告3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