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医院的实习报告6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在医院的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 篇1去年五月末,同学们相继去了各级医院实习。我由于未通湖南乡音,自联了我们县人民医院。六月初,我乘车返乡,在家稍事停留便去医院报道实习。开始了为期一年的临床实践生活。
时值六月,西北天高云淡,气候宜人,院内也并无太多病人。医务科主任鉴于此将我安排在了医院最繁忙的地方——儿科门诊。儿科虽然不是医院最重点的科室,但因为坐诊的是我们张掖地区有名的儿科专家朱天义老师,所以一年四季都有很多患者来应诊。有这样一个机会我很荣幸,而且朱老师中西兼通,正好可以指导我这样一个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学生。由于来应诊的患者很多,使我有机会接触各个病种,除小儿常见的上感、肺炎、腹泻、哮喘、鞘膜积液等外,还见到了个别不常见的病种,如肾病综合症、佝偻病、21三体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除此外,小儿之间易传染的如腮腺炎、疱疹病毒感染、麻疹等疾病也接触了不少。在此期间,我主要负责测量体温、血压,登记来访的患者,记录他们的病情以及处理方式和用药。有时朱老师忙不过来,我就帮他开一些常规的处方以便他用,待到后来我逐渐熟悉了用药特征和用药剂量时,也主动给复诊的患者开处方,然后经朱老师审核无误签字后交给患者。遇到很典型的病例,朱老师先叫我认真看、听、触仔细观察病情,然后指出这是什么病,并详细的讲解它的诊断标准和处理措施。由于几乎是超负荷的工作,使我反复遇到了诸多相同的病情特征,所以掌握这些疾病相对迅速和牢固。虽然我没有在医院开处方的权利,但是回家之后遇到自己的小外甥腹泻,离县城比较远,我就根据他的脱水程度和补水原则自拟了一个处方,然后到村里的卫生所跟那里的医生商量,结果他完全同意我的方案,就实施了。两天之后小外甥顺利地康复了。朱老师不但医术出众,而且医德高尚,在全市都有很好的口碑。正因为如此,前来看病的人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且不少是从邻县慕名而来的。但因为朱老师身兼卫校校长一职,所以下午要为学生上课,故只有上午坐诊。而一个上午的时间根本处理不了那么多病人,因为都是儿童,不像大人那样利落。所以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到下午两点才能下班。我知道一个门诊医生如果一年或者一月当中有这样一天,肯定不足为奇,也不会有怨言。但是朱老师四年来天天如此,而且有时甚至加班到更久,而他在病人面前从来不怨声载道,也没有因为作息的安排而推辞不给患者看病,而是只要还有一个病人,他就要坚持看完所有的。我知道,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这种义务加班加点,但朱老师几年来坚持如故,确实使我很感佩。虽然我跟随他近两个月,从来没睡过一个午觉,吃过一顿正点饭,但从他身上我学到了《大医精诚》里面那种“勿避疲劳”,一心为救治病人而工作的崇高精神。
离开儿科之后,我到了大内科跟内科主任。这里包括了呼吸、肾内、内分泌诸专科。在这里我接触到了更广泛的病人,因为他们都住在医院里面,使我有机会详细地询问病情和观察变化。每收住一个新病人,我都和同实习的小薛同学主动测体温、脉搏、量血压,做心电图,辅助老师做体格检查,认真地听主任分析。在住院部少不了写病历,老师写完首次记录后,一般让我们写住院记录。厚厚的一大摞病例,我井井有条地查阅并一一写完。科室里面的老师夸我字写得工整漂亮,这使我感到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很欣慰。若是相对空闲时,我就和小薛来到病房询问病情,嘱咐患者一些注意事项,并和患者拉家常,套近乎,病房内其乐融融。在此期间我主要熟悉了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处理方法,熟悉了常用药物,还做了许多急救工作。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四十岁的突发脑出血的患者,当时发病突然,不知病前状况,他家人也不清楚,否认有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史。因为人整个昏迷,就先上了肾上腺素等急救药物。傍晚醒后做了相关完善的检查,确诊是脑出血。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病情基本稳定。而谁知第二天中午,这个病人又突发昏迷,根据主任的经验,这是第二次出血并压迫颅脑。由于条件有限,主任当机立断要送往地区医院处理。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我们马上随一位老师护送病人上路。结果由于路途颠簸,虽然离市人民医院只有45分钟的路程,还是在最后十分钟之内死亡了。虽然我们一路都在进行急救措施,但还是因为颠簸,没有停止出血而痛失了一条生命。返回的路上,我们把死者送回了家,体验到了一个家庭失去顶梁柱的痛苦,我们内心都很凄怆。“人命至贵,有贵千金”,我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更明白自己这份职业的神圣使命。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学好本领,哪怕条件有限,我也要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尽量挽救生命。
在外科,我学会了常规的清创术、换药、包扎,熟悉了无菌操作和时刻警醒自己保持无菌观念。遇到手术,则跟随老师认真观看手术过程,熟悉了一些手术器械和常规手术的原则和操作方法。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进手术室观察一个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手术,看到老师精湛的手法和镇定自若。
在医院的实习报告 篇2一、实习目的
能够有机会近距离地接触医生和病人,感受作为一个护士应该做的一切。能在医院学到很多,能收获知识、技术、经验还有友情,会让人感触颇深。
二、实习内容
记得我刚进入病房,总有一种茫然的感觉,对于护理的工作处于比较陌生的状态,也对于自己在这样的新环境中能够做的事还是没有一种清晰的概念。对于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实习护士,虽说老师对我们已是千叮咛万嘱咐,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的,怕不适应,怕被老师骂,害怕自己做得比别人差,怕自己不知从何入手,也确实不敢动手……实习刚开始时,我是被分配在手术室,感到特别有压力,这对我来说确实是一大挑战。
而我们几个小护士总是跟在老师的屁股后面,特别认真,不放过老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有的还做了小笔记,遇到不懂的我们都及时地向老师询问。庆幸的是,我们有老师为我们介绍,介绍各班工作,老师们的丰富经验,也让我们这些实习生可以较快地适应医院各科护理工作。能够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熟悉各种比较简单的护理工作,为在医院实习和工作打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应该算的上是实习阶段的第一个收获。
在医院实习期间是每月换一个科室,而就是在各个科室中慢慢知道了护士的工作是非常的繁重,护士的工作真的很零碎,很杂乱,甚至还可以说是很低微,可是透过多数人的不理解,我才发现,护士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医院不可能没有护士,医生离不开护士,病人离不开护士,整个环境都离不开护士。这就说明了护士的重要性。而我们就是其中一员,要对病人的生命负责,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不能出差错,因为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无辜断送一条生命。
当然作为护士,还要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一门艺术,它是架起人与人之间理解、信任的桥梁,会不会沟通不仅影响我们每个人的 ……此处隐藏9233个字……工作的,连三类工作都算不上,因为它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项活动。这几天光是整理印象笔记,就耗费了3小时38分钟。有那么多笔记需要整理吗?整理,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产出。所以、聪明的做法是将印象笔记的分类和内容进行断舍离式地简化,取消“整理”这类毫无意义的活动。这3个多小时的时间太不值得了,还不如用来看一部电影或是约个朋友吃顿饭呢。所以、从第27周开始,只把印象笔记当一个工具,不再浪费多余的时间。
4、豆瓣。
“豆瓣”和“印象笔记”是同一个问题,它也只是一个工具。同理,豆瓣一样需要取消“整理”这类毫无意义的活动,因为主页的界面我早就已经设定到完美状态了,不需要再花时间去搞什么“整理”。时间统计法告诉我,我对豆瓣的依赖太严重了。豆瓣根本不需要花那么多时间。我纯粹是在重复,浪费时间而已。我认为,我每周只需更新一次就可以。我需要更新也就只有读书笔记,电影短评,生活吐槽而已。这些内容加起来也不会超过1小时。一个星期只需花1小时就可以达到这效果,性价比老高了。
5、社交。
我制作了一张表格,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对象、次数、累计时长,对话形式。扫了一眼最近的社交记录,发现一对一面谈一次也没有,要么是电话,要么是微信文字聊天。我觉得一对一面谈是最佳的社交形式,社交的质量是最高的,尤其是眼神的交流,是别人的社交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其次是电话交流和微信文字聊天。微信文字聊天的有点是可以留下文字记录,有利于存档,缺点是很容易断线,对话不连贯,时间的利用率很低。还有一种我至今还没有实践过的——书信交流。这是我最推崇的交流形式,因为这种交流形式有更深的内涵,需要更深的思考,对提高写作能力,增进情感有最好的效果。所以、7月份我准备尝试寄书信给朋友。
再说说其他次要的项目。
1、影视。
这10天我看了两部电影、两集动漫、两集电视剧。电影都是自己想看的,而且是评分很高的。我看完都会写短评,说说自己的看法。《火影忍者》每周更新一集,我不用担心花费多余的时间在上面。我看的这部韩国电视剧了不得,对职场和人生有着很有价值的指导意义。《未生》每集长达70分钟,差不多是一部电影的时长。看这部电视剧,我是需要截图,做笔记的。因为它太有价值了,值得我花时间总结和吸收。7月份和8月份继续维持这个量就可以了。毕竟我只有50多天的考试备考时间,时间太紧张了。
2、综艺&自媒体。
看了几期《袁视角》和一期《
了不起的匠人Ⅱ》。这两个节目都不在我的娱乐范围之内。我计划欣赏的节目是《见字如面》和《我住在这里的理由》。综艺需要消耗的时间也不少,短则40分钟,长则1个多小时。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一样是不能任性的。按照既定的方案来有助于把握节奏,防止落入时间黑洞。为了配合我的书信写作,7月份将继续欣赏《见字如面》这个节目,一边享受书信带来的魅力,一边指导我的书信写作。
3、音乐。
想起柳比歇夫那句话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工作的3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不相关的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和音乐。”
我采纳了这条建议。有一天晚上,我心情郁闷,无心学习。于是,我拉上窗帘,关闭灯光,带上耳机,闭上眼睛,在黑暗中倾听《仙剑奇侠传》原声带,这一听就是1小时25分钟。我认为虽然花了很长时间,但是很值得。做每一件非体力活的事,都不应该听音乐。如果想听,就停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倾听,感受音乐的音符与意境。这才是正确使用时间的方法。除此之外,我还观赏了好几首MV。我觉得听音乐的周围环境比音乐本身更重要。试想,当我处在一篇深林里,听着理查德·克莱迪曼的钢琴曲,那是何等地惬意啊。总之、听音乐不做事,做事不听音乐。
4、例行工作。
a)通勤。
我算了一下,平均每天的通勤时间高达1小时30分钟,占据的比重相当之高。毕竟除去睡眠和上班,我只有不到9小时的自由时间。我找到了提高这部分时间的利用率的绝佳方法。那就是将骑摩托上班改为步行上班,正好配合我的养生和锻炼计划。一举两得。
b)手写时统。
平均时间为20分钟。这项活动并不产生价值。所以我需要简化手续,减少消耗的时间。于是、我设定了一个【固定活动】以减少书写内容。
c)电子时统。
平均时间为15分钟。这项活动同样不产生价值。我需要尽量把时间将至
10分钟以内,而且用中午做这件机械类的事情。
d)查阅微信。
这项活动需要重点改革。
第一,退出与我无关的微信群,拒绝被无聊的消息所打扰。
第二,更严格地限制查回微信的时间范围,防止自己在上面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三,朋友圈将不再更新,要更新就上豆瓣。
不必再留恋被人关注和点评,我所要追求应该是一对一的高品质社交。朋友圈就像动物园,供众人观赏与嬉闹。查回微信消息其实很快,10分钟就足够了。它只是一个收件箱,我犯不着浪费时间在上面。
e)睡眠与午睡。
我这几天只统计午睡时间,没有统计晚间睡眠时间。从第27周开始,我将纳入晚间睡眠,不放过每一项活动。我统计了一下,我的夜间睡眠维持在7~8小时,而午睡的平均时间约为30分钟。这几天我的精力十分充沛,可见这个数值能满足我的生活需求,不增不减。在这个过程中,我突然发现原来每一天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不是24小时。很多人把早晨起床的时间认定为一天的开始。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认为一天的开始是前一天晚上睡觉的时间,而结束的时间则是当天晚上睡觉的时间。这种全新的认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我再也不用纠结偶然睡得太晚而打乱了作息节奏了。因为每天的时间长度不一样,即使晚一点睡,只要该花的时间足量地用到了该做的事情上,那么即使即使将这一天的时长延长到了26小时,也是相当值得的。真高兴,意外地解决了我一直很纠结的一个问题。今天终于可以释怀了。
f)固定活动。
固定活动包含了几个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几个活动,而且所需的时长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我不需要每天在手写了,直接写个总时间就行了,这样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它们分别是:
①起床、叠被、洗漱10分钟
②喝水、烧水、如此10分钟
③晨浴10分钟
④吃饭30~40分钟
⑤洗澡15分钟
⑥洗、晾衣服10~15分钟
⑦收、叠衣服10分钟
g)其他/特殊。
这类活动涵盖范围很广。比如:整理印象笔记,参加会议,剪头发,整理房间等等。我只需遵循“断舍离”这一总原则就行了,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10天以来,我浪费时间也是很多的。我决定一一列出,将其列入黑名单。
i.玩小游戏
ii.上班時与同事闲聊
iii.瞎玩手机
iv.瞎逛电脑
v.与同事抱怨医院
vi.看各种无聊的新闻
tips:本文累计耗时6小时50分钟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