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去电视台实习报告汇总10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去电视台实习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去电视台实习报告 篇1【实习体会】
通过在电视台的实习,认识到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什么都重要,无论是在镜头前和被采访者的沟通还是在背后和人们的沟通都非常重要,有助于记者更好的掌握事情的真相和来龙去脉,才会得到更及时准确的报道,才会出现优秀的新闻。
新闻不是坐着等出来的,是靠双脚走出来的。主动的去采集新闻,做任何事情都要主动,坐,只有坐以待毙。实习指导老师作为一个电视台的工作者,不可能以教导实习生为主,所以任何让自己得到成长的机会都要靠自己主动去寻找、发现、请教,且事无巨细。诚意,是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的。
勇敢面对错误,错误是大树枝繁叶茂最好的肥料。刚开始进入电视台实习,很害怕犯错误,导致做事瞻前顾后,什么也做不好,但细想,作为一个实习生如果没有错误就不可能叫做实习生了,任何错误都会比之前的成功更记忆深刻,错误是完善自我的良方,感谢那些给了自己犯错误的机会的人和事。
【实习认识】
在工作中感受到了中国是农业大国的深刻含义,作为新闻很多时间都会都会走进农村,和农民朋友们打交道,学会走农田道,学会融入村民生活都是很重要的。
在工作中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大局为重,树立团队精神。不能逞个人英雄主义和不遵照上级的安排,自顾自的行动。
【学习经验】
在实习中了解到作为记者不仅是要写要说,也要懂基本的摄像,一下是在实习中学习到得摄像技巧:
1. 画面不能 “七扭八歪”;
2. 整体构图要和谐,不要“面壁思过”;
3. 不要“横线切脖”,即是说物体位置安排的合理性。避免“横线切脖” 的办法是改变机位高度。一般是把横线安排在人物肩膀以下;
4. 画面不能过满或者“缺边少沿”,造成画面不协调;
5. 忌“顾此失彼”,合理安排画面每一个事物。把他(她)们或是安排在画内,或是安排在画外,决不能把两旁的人物拍成“半拉身子半拉脸”;
6. 画面的重心要稳,忌“头重脚轻”,主体上方留空白应比主体下方留的空白稍大一些;
7. 忌“刀光剑影”,摄像时要注意光的合理;
8. 画面事物合理安排,变换机位角度,避免把主要人物与枝干状背景物安排在一条垂直线上,从而克服“杂草丛生”;
9. 忌“哆哆嗦嗦”,要求画面的连贯稳定,克服“哆哆嗦嗦”的毛病,我们在拍摄时尽可能选择自动变焦方式。必须使用手动变焦时,就应特别掌握好手推拉变焦杆,使其始终保持匀速运动;
10. 忌画面的“空洞无物”,但摇移运动过程中的画面却缺乏实在内容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表现主题的画面内容;
11. 画面的起落要稳;
12. 不要随意的运动镜头,特别是电视新闻片,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反映较多的画面信息,要求每个画面的长度相对较长,既不适应新闻片在短时间内容纳较多画面的需要,又使人看起来眼花缭乱,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13. 忌“或快或慢”,拍摄出的运动画面,看起来和人的视线移动速度相近,那么,这样的运动速度就比较合适。让摄像机的运动速度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是运动摄影的一条基本原则;
14. 忌“主体游移”要求记者对运动主体的取景宜大不宜小,要注意使摄像机运动速度与拍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大体一致。
在实习中很高兴能有一次出境经验,也学习到作为出镜记者应该掌握的一些技能:
熟悉当地事务,掌握人脉关系。记者应是公关人才,拿出一张人脉联络图,你就成功了一半。
应急反应迅速,应变能力强,最成功的记者是突发事件直播报道记者。
有政治敏感,虽然记者不是政治家,但新闻永远和政治相关联。
可以提前策划的情况下,出镜记者要做到:
1、事前调查与资料收集。
2、做一个报道构成表。无论是一分钟的现场报道还是三十分钟大型现场报道的节目,都要把重点和提纲整理在一张纸上,可以一目了然。
3、找细节。
4、准备现场当事人的采访。
背景声、同期声、现场所有的声源都对现场报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能唤起观众的临场感和现场感,特别是现场当事人的鲜活对话。当事人的话不要由出镜记者代言,记者在采访前要与其进行交流,如果采访对象表达太差就不用他,一旦要用让他自己说话。不清楚的地方记者可以复述,但不要代言。
5、对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
出镜记者说什么
说精确的数据
要具体说几月几日,不要模糊。
说感触——听到、闻到、摸到……电视媒体是一个只能看、只能听、不能闻、不能摸的一个媒体,而记者在现场能看、能听、能闻、能摸,所以把记者在现场的感触说出来,调动各种感官系统的信息。比如化工厂发生火灾能闻到浓重的硫磺味道,这就增加了现场感。
现场采访内容一定要短,每一句采访的内容尽量不要超过45秒。现场不是一个说话常除非采访对象是一个核心当事人。
依托细节、道具、空间和背景说话
越空的语言让人紧张,越危险,比如讲概念。
把长问题切割成几个小问题
情绪也是现场感,情绪就是现场感的来源之一,焦虑也好,紧张也好,痛苦也好,悲伤也好,其实就是现场感的一部分,出镜记者的情绪最能直观感染观众,所以出镜记者情绪一定不能太平静,否则会损坏很多现场感。
不是什么都说,涉及到法律或者其他非常专业的东西,基本上要请专家来说。
不要准备整段的词,给自己套上一个枷锁。记者准备内容,不要准备语句,完整地照着之前写好的东西来背诵,这是最危险的。
在一个直播系统当中,互相的信任是整个关键,千万不要因为你想出风头而打破它,这是作为直播出镜记者的第一原则。
现场不要把话铺得太满,一定要留白,要让现场本身说话,让同期声进来。
不要霸住镜头,让所有镜头集中在自己身上,没有让周边这些物品开口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可惜的事情。因为现场永远比记者的脸更有魅力。
不能简单地罗列数据,更不能随便下结论,应以可信的数据和细节来让观众自己得出结论。
出镜背景,一定要和报道的主题有紧密联系。
头发和化妆,女记者如果披头发,在出镜风大的时候,头发就会成为干扰。化妆太浓,头发吹的一丝缝都没有,也都不合适。
透明伞,准备一个透明性非常好的伞,在下雨时出镜用。
语速,现场语速稍快一点大家 ……此处隐藏16436个字……同视频制作有关的东西。
起初,我只能用这里的软件打唱词。所谓唱词,就是我们所见到的电视下方的字幕。打唱词这无疑是一个简单却消磨时间的工作,而且经常遇到一些比较麻烦的情况,比如受采访对象言语逻辑混乱,或者满口方言不易辨认,都需要耐心对待。我也学会在打唱词时,一边观看记者们编好的成片,从中学习摄像技巧、构图以及后期效果的制作等等。
接着,我学会拿着写好的稿件去挑选相应的同期声,剪下来放到故事板里面;再到自己剪辑配音,贴上画面。处理新闻画面,一般3-5秒一个;处理采访同期时,同一景别下的衔接使用,也可酌情使用闪白。为同期贴画面时可以将画面至于同期之上轨,以免破坏原轨道,不便于以后的编辑,等等。
最后,我终于能独立完成一篇电视稿件的编辑,做出成片。每次做完都会从头到尾地将自己拍摄、制作的成片一看再看,从中找出问题,也学习各记者们的制作特点,思考一种完美呈现素材的方法。例如,在专题片中,适当添加一些悬疑或者表达情感的音乐,就会感染到观众,引人入胜。
6. 关于整体流程及综合
刚开始着手工作时,老师总强调要尽快熟悉节目流程,才能在总体上有个精准的把握。总体与部分关系密切,而在做每一步工作时,统筹整个流程显得十分重要。在我看来,整个节目实际上是一个还原事实的过程,经过提炼、精简、排序来达到节目效果。所以,细节和整体的工作都要做好。
从最开始对电视摄像没有任何概念,到试着拍摄画面,再到独立完成全部拍摄任务;从清唱词,到剪同期,再到后来,能加上配音,贴上画面,交片。这样的过程,需要自信,相信自己能做得好,也因此恶补摄像技巧,加紧学习后期。
做电视新闻类节目需要的是“能拍、能写、能编”的全能人才。这次实习过程中对各个部分都有接触,的收获是完全明白了从选题到后期完成以及交片的全过程,回想起来,进入状态的时间有点长,但并不突兀。也终于学会将带有自己名字的作品输出到文件,拿给同学们看。
7. 社会实践的收获
刚开始和《百姓说话站》的老师一起出去拍一个与合肥小区“楼道革命”有关的选题。在采访两个领导时,我站在旁边看老师如何取景、构图等时,结果老师当时有点生气地让我坐在一边。回电视台时老师向我解释说,那不是学东西的时候,而是作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做采访的时候,不摄像的话就在旁边做场记。在台里时也尽量不要闲着,找新闻线索,学习编节目。那时我有些明白了:要把自己当作一名真正的记者,时刻都要做一个真正的记者该做的事。
合肥暴雨的那几天,我们冒雨来到安徽大市场旁的下川桥、市府广场等很多地点采访,几次回到电视台里都已天黑;正式担任摄像工作以后,几乎每天都是睡眠不足,经常躺在采访车内就睡着。正是从这些小事中间,我明白了一种职业所承载的业务素质和精神。 另外,我也一改自己不爱说话的缺点,学会主动交流,真诚待人,和电视台的记者们处理好人际关系,并肩工作。和这些有趣的人们在一起,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也经历过几次幸苦拍摄制作,可最终节目因各种情况无法播出的情况。以前坐在电视机前随意看完每条短新闻或者专题片,最多只了解大致内容,而从未考虑过这短短的几分钟里面包含了多少人的协作,从采集素材到最终成片,可能经过了许多困难的环节,受到了许多阻挠。
8. 结语
在合肥电视台实习的这两个月,常是酷热难耐的天气。到了八月以后,同学们都相继离开实习岗位,留下我在电视台继续工作。好在逐渐进入了状态,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完全属于这个团体,每天有致地拍片,编辑。
七月底的时候,院长来到电视台看望新闻班的同学们并举行了座谈会。席间,新闻频道的领导对实习生提到几点建议,如加强对社会、经济等学科的学习,以及提倡理性、深入的思考,对我们很受用。
接下来我们将步入大三,继续学习专业知识。相比前两年有些怠惰,且不明方向的学习,相信现在的自己已经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在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两年时间里,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去电视台实习报告 篇10成为一名记者,是我儿时就开始的梦想。因为我喜欢大事发生我在现场的感觉,而这正是每一名新闻记者梦寐以求的,所以我的专业可以和梦想结合,这是多么开心的事情!
利用今年暑期时间,我在家乡的电视台进行了为期20天的实习。与前辈们同甘共苦的时间,让人难忘。
这里的采访任务是从早上开始分配,然后我们一整个记者组就分散行动。当时正值家乡在开一个重大会议,人手刚好紧缺。抱着学习观摩的态度,我被一个“师傅”带领着参与会议报道。
那段时间我们要提前1个半小时到达会议召开的酒店。然后集体开个小会,由组长布置任务,一组人负责跑会场内的新闻报道,一组人负责采访与会人员。记得有一场需要在会议开始前出镜报道,原定的出镜记者是我的师傅,可是那几天接连的采访报道让她的嗓子开始对话筒抗议。
无奈之中,师傅将这一“艰巨”任务交付与我,她负责录像工作。就这样,我人生的第一场出镜秀,在激动和忐忑中完成。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采访人面对镜头多少恨紧张,说着说着打结是常有的事。有的就直接写个稿子照着稿子读,有的要NG很多遍。请原谅他们,毕竟不是专业“演员”,上镜头紧张是常有的事。所以对于采访,我们要怀有一颗绝对的耐心。
在采访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被采访人进行交流、沟通。这两个词对于我们真的很是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时有话说。这时高超的交流沟通技巧需要亮出来,成功的勾起他人的倾诉欲并获得他人的信任是一件多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有了以上这些,一个成功的访谈才能顺利进行。
当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和前辈们学习为人处事也是我这个暑假的巨大收获。出在传媒行业,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的人、不同的人。
作为一名记者,出色的洞察力也是重要。那段时间,我真的是怀着一个学习的态度来看“大人们”如何说话,打招呼,对话。当然,不同的人方式是不同的。而直接导致了小记者我沉默了,因为突然强烈的感觉到自己和他们还差一大截!呵呵,开玩笑的啦!不过深入社会的这段时间,我确实和他们学到很多东西,而且获益匪浅哦。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深深体会着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压力,明白了什么叫和时间赛跑。同时,我见证了节目组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感受到了什么是专业态度铸造职业辉煌。
不管气候条件如何,只要有任务,记者就得出发。无论是暴晒的晴天还是潮湿的雨天里,只要有新闻发生,就得迅速到达现场。加班赶稿更是家常便饭。
就拿20分钟的教育新闻来说,稿子审定后,要将文字和影像以最完美的方式组合起来,其中要注意远、中、近景的搭配,光线强弱的组合,镜头要保持稳定不颤抖,画面的角度和历时,景别的运用等等,镜头需要不停的修改,继而还要编辑音乐、配音、上字幕,编辑们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就为了让几个镜头更精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精心修改。
我在他们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有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专注的,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我感受到他们对工作的热爱,我也真切地感到,唯有勤奋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记者。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推荐